数据隐私监管。世界各地对数据隐私的关注度都在增加,但是各地关注的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前政策专家Ji Eun Chung指出,各国在制定数据隐私法规时,会权衡三个因素:科技驱动的创新和经济成果;个人数据隐私和消费者对隐私的关注;保护新技术可能侵占的现有产业。
欧洲和加州对个人数据隐私进行了权衡,并颁布了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,即:欧盟的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和《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》。相比之下,一些国家则重视创新胜过隐私保护。例如,印度尼西亚比其他国家对医疗和教育数据获取的限制更宽松,并允许这些行业进行更多的创新。99而韩国,消费者通常需要允许获取数据才能享受相关服务,现在却因垃圾信息轰炸而苦不堪言。100 韩国最近的法规侧重于减少数据的无意出售,但是与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相比,罚款只是蜻蜓点水。
不平等导致了鸿沟。技术总会引发财富的结构性变化,但是当前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却造成了实际的、可感知的不平等。Chung指出,在印度尼西亚,对受过数字教育的公民而言,技术是一种很好的均衡器。但对许多连笔记本电脑都没有的市民而言,这却成了增加不平等的杠杆,因为那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将受雇于更熟悉数字工具的人。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,大多数国家都将重点考虑再培训,包括数字技能培训。比如在韩国,现在所有孩子都要学习编码。2019年,美国总统候选人杨安泽向民众提出了一种更激进的方案,即全民基本收入。
揭露算法偏见。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成为主流,关于“人工智能伦理”和人工智能算法偏见的对话越来越多。2019年,尽管58%的大公司报告至少在一项职能或业务中采用了人工智能,但是只有19%的公司解决了“可解释性”的问题,只有13%的公司解决了基础数据中的系统性偏见问题。101 为推动同一个解决方案,欧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已经制定了人工智能伦理原则,102并且相关人员越来越多地关注可解释的人工智能(XAI),以实现预测可见性。
反垄断的势头。可以说是对不平等问题的反击,过去几年里,针对谷歌、Facebook和苹果等公司的反垄断诉讼多如牛毛。在欧盟,因谷歌要求安卓设备用户将谷歌搜索设置为默认搜索引擎,被认为是不公平竞争手段,监管部门向谷歌开出史无前例的50亿美元反垄断罚款。103 反垄断相关担忧也存在于全球范围,日本受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的启发,提出了新的立法提案,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主席 Joh Sung-wook 在 2019 年上任后宣布打破数据垄断是一项重点工作。104
未来预期
在全球范围内,数据隐私、反托拉斯和不平等方面的监管可能会加强。然而,监管的进步将取决于每个国家如何看待快速创新、社会审慎和本土保护主义之间的平衡。于企业而言,这种势头促使企业内部必须为监管做好准备,并寻找机会展示在道德合规领域的领导力。
具体而言,在美国,反托拉斯诉讼很可能继续作为对不平等的一种打击措施。考虑到美国的联邦制度,尽管白宫可能会带头采取再培训举措,但是结果很可能会是只有个别州和企业在实施。与美国相比,欧洲的监管机构将以更加集中化的方式,继续推进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和反垄断诉讼的落实,寻找机会执行新规。
相比之下,鉴于印尼等国家的法规较为宽松,将成为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孵化器。介于两者之间的像韩国这样的国家,将继续推进监管措施,同时注意避免扼杀技术创新。这些国家还可以更慎重地对劳动者进行再培训,继续将数字技能作为教育体系的必修课。
从更普遍的层面上来说,技术可能会加剧国家间经济财富的差异。为此,各国通常会制定更多的政策,保护国内技术生态系统。105最后,可解释的人工智能将继续进步,而且围绕人工智能伦理的标准很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。
对公司而言,这些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当务之急:1) 在数据隐私方面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,以确保符合新的法规;2)与政府合作制定法规,促进持续创新,同时解决人们的顾虑;3)采取新的人才培养方式,加强再培训实践;4)带头解决不平等和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担忧。在美国这样的国家,企业主导再培训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,由于美国的政府往往更多的是退居二线。也就是说,积极主动地对那些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员工进行再培训,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价值观的机会,与此同时在吸引人才方面获取竞争优势。